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中,西北野战军的发展最为缓慢,且面临的困难也最为严峻。在解放大西北的过程中,西野几乎处处充满了挑战和危险。而其中,四纵的几次失误,险些让主力部队以及他们自己都陷入困境,甚至差点导致彭德怀将军被敌军活捉。
那么,四纵究竟犯了什么错,导致差点让彭老总陷入险境呢?这背后的原因,源自于1947年3月的战况。那时,蒋中正的战线过于宽广,他不得不放弃原本的战略计划,集中力量进攻山东和陕北。作为党和红军的根基所在,陕北的防守固然重要。胡宗南、马步芳等西北的土皇帝都不希望我党在陕北扎根生长,因此他们与蒋中正联手,共同进攻延安。老蒋集结了二马的12个旅、邓宝珊的2个旅,以及胡宗南的20个旅,形成了25万大军,目标直指延安。而此时,延安的防守力量却只有不到3万人,其中超过2万人的兵力来自西北野战军。
展开剩余77%蒋中正的计划是实施闪电战,三天内攻占延安,三个月内摧毁我党在西北的力量,迫使我党东渡黄河。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,西野的力量显然无法与之正面抗衡。经过仔细研判,党中央决定将第一战的战场选在青化砭地区,因为延安已不是理想的决战地点。敌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,想通过突然袭击来摧毁我军的防线,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,引导敌军进入我方精心布置的伏击圈。
事实证明,毛主席的预见性十分准确。敌军进入延安后发现空无一人,急于追击我军。正是在青化砭地区,我军趁敌人追击时给他们来了一个措手不及。胡宗南过于自信,认为自己的优势足以压倒一切,但他却未曾料到我军的部署之巧妙。就在敌军派出92团想要占领青化砭时,西野的六个旅早已潜伏在此。经过两个小时激烈的战斗,92团被我军全歼,还缴获了大量战利品,极大增强了我军的实力。这一胜利不仅使我军士气大振,也让延安一带的部分战士终于理解了党中央放弃延安的战略决策。
随着时间推移,西野逐渐加强了战斗力。到1948年3月,西野已拥有5个纵队,装备得到了充分的补充。而瓦子街的胜利更是让我军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,大大改善了部队的装备。面对敌人的强大力量,彭老总决定围攻洛川,试图引诱敌人派出援军。可惜,敌人的支援部队不如预期般迅速,裴昌会在命令下仍迟迟不敢北上,导致我军错失了最佳时机。最终,由于洛川地势险要,围攻一个月后,西野不得不撤退。
西野之所以发展缓慢,粮食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。西野的后勤补给问题始终困扰着战斗的推进。彭老总在前线奋战,而贺老总则四处筹集粮食,许多粮草甚至从河南等地运送而来。这一切都表明西野粮草供应的极度紧张。无论战术多么高明,缺乏充足的粮草支持,所有计划都无法得以实施。
而当西野决定放弃围攻洛川时,转向攻击宝鸡时,新的问题接踵而至。宝鸡是胡宗南的后勤基地,拥有大量物资。西野的进攻显然充满诱惑力,彭老总命令1、2纵前往攻占宝鸡,4、6纵则负责阻击敌人。然而,就在西野刚开始进攻宝鸡时,敌人的支援部队迅速赶到,裴昌会和马继援的军队相继加入战局。马家军以骑兵为主,机动性强,四纵对此轻敌,结果在没有司令部命令的情况下,四纵仓促撤退,导致西野的侧翼暴露,为敌人提供了进攻的机会,险些使西野主力部队陷入全歼。
在西府战役结束后,彭老总对四纵进行严厉批评,但他也并未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四纵这一支部队。而不久后的1949年,改编为一野第四军的四纵再次犯了严重失误,差点导致第四军一个师被全歼。此时,西野正发动春季攻势,准备解放宝鸡、西安等地。由于张宗逊暂时指挥一野,第四军在王世泰的带领下开始了进攻。初期的顺利让第四军轻敌,而当马家军与胡宗南联手,第四军未能及时撤退,导致部队陷入包围。好在战场上马得胜的身影成了活靶子,最终被我军炮兵击毙,使得马家军失去了指挥,最终全军覆没。
这一系列战斗和失误,深刻影响了西野的发展和指挥系统。但无论何时,西野始终在困难中前行,每一次战斗后都汲取经验,最终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明珠国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